各单位、各部门:
依据《关于开展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组织专家对各部门推荐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经专家严格把关评选出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名单见附件)。
公示时间为2022年8月3日至8月5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联系电话:13596235719。
科研处
2022年8月3日
附件:
2022年度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拟获奖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负责人 |
成果奖等级 |
1 |
高寒高铁“六铁一全”特色人才育训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曹炳志 |
一等奖 |
2 |
推“小样板”驱“大体系”:高铁发展背景下教学四维升级的创新与实践 |
莫建国 |
一等奖 |
3 |
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闫纲 |
一等奖 |
4 |
党建领航、平台构建、多元协同、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李欣 |
一等奖 |
5 |
快速响应 标准引领 五站递进 作业驱动高寒高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于伯良 |
一等奖 |
6 |
校企一体,产教融合,高端铁路专门人才“预录+提升”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徐光华 |
一等奖 |
7 |
快速响应、双向对接、结构化认知,桥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尹凤伟 |
一等奖 |
8 |
高职院校数智驱动、产教研创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模式探索与实践 |
孟静 |
二等奖 |
9 |
“少年工匠”型高铁焊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孙志刚 |
二等奖 |
10 |
以强化思想引领、整合教学资源为统领的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三阶递进育人育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周飞舟 |
二等奖 |
11 |
“两站四岗位,双站互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刘士局 |
二等奖 |
12 |
高职院校汽车类新形态教材开发“吉铁院模式”创新与实践 |
董大伟 |
二等奖 |
13 |
双主体 三结合 四对准:高寒高铁车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张力鑫 |
二等奖 |
14 |
高铁智能综合控制专业群“五位四际三面”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陈婷婷 |
二等奖 |
15 |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高职工程测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
李春静 |
二等奖 |
16 |
铁道通信信息化专业“嵌入”式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
郐洪杰 |
二等奖 |
17 |
基于高寒背景的铁路专业“三六一”课程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 |
李宽 |
二等奖 |
18 |
“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
李莉 |
二等奖 |
19 |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祥隆铁路救援产业学院为例 |
关洪亮 |
三等奖 |
20 |
岗证赛课融合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王永利 |
三等奖 |
21 |
校企深度融合的铁道车辆技术专业“2+1”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王伟楠 |
三等奖 |
22 |
“产-学-研-赛-证”五位一体的《特种焊接技术》课程创新与实践 |
王立颖 |
三等奖 |
23 |
工匠引领、校企协同多元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王贺龙 |
三等奖 |
24 |
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的研究与实践 |
万金侠 |
三等奖 |
25 |
基于朋辈教育理念的第二课堂实践与研究 |
王佳 |
三等奖 |
26 |
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
杨哲 |
三等奖 |
27 |
以“金课”建设为引领的《电子技术》课程创新与实践 |
张萌 |
三等奖 |
28 |
“四五四”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提升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李晓静 |
三等奖 |
29 |
学英语语言、讲中国故事、践核心价值——高职英语移动信息化教学创新与实践 |
张琳琳 |
三等奖 |
30 |
单招背景下高职数学“为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
王爽 |
三等奖 |